世界以痛吻我?

世界以它的苦痛親吻我的靈魂,期盼我以歌聲回報它的吻。 (漂鳥集167)
The world has kissed my soul with its pain, asking for its return in songs. (SB167)

上面是《漂鳥集》第167首的逐字全譯。「世界的苦痛」也可以說是人間的苦痛,指的是天災人禍以及各樣的恐懼、委屈和不幸。「親吻我的靈魂」,我認為是「觸動了我們的惻隱之心」。這個吻,期待我們對人間的苦痛不要視而不見、充耳不聞,要多同情憐憫、多學習慈悲。惻隱之心固然人皆有之,然而,惻隱之心也會稍縱即逝,有意無意的一點點輕忽我們可能就麻木不仁了。下句說「期盼以歌聲回報它的吻」,能以歌回報,表示我們正視了這個吻,確實感受到了這些人間的苦痛。歌還可以反復傳唱,能讓稀微的同理心重現、延續、發揚。

本篇也表現出泰戈爾的人生哲學。泰戈爾作品中的「歌」常常是指「頌歌」,是人傳遞訊息給神的途徑,也是人向神自我表達的方式。本篇的「歌」正是此意。神(或自然、造物、…)總是期待著我們跟祂分享我們對世界的觀察和感想。

在中文世界裡本篇很少見諸引用,這可能是因為中譯文句難避冗雜,不利於記誦和表述。最近或因巧合,我突然在好幾處看到「世界以痛吻我,要我報之以歌。」之類的句子,這些句子像是由本篇改寫而來,簡潔而浪漫,這些改寫反而比原著的中譯更加火紅。

2014年,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了《世界以痛吻我,我要報之以歌:園丁集》一書,作者:泰戈爾,譯者:冰心。說穿了,就是《園丁集》中譯本,為何書名變成這樣,而且"園丁集"還用小號字體,令人不解。或許只是為了好賣些,選個浪漫一點的書名?

2016年,貴州人民出版社出版了《世界吻我以痛,要我報之以歌》一書,作者:李家同。簡介說本書是作者的故事選集,不過我不能確定李校長知不知道他出了這本書,選這個書名。

2022年,香港女歌手黃妍推出新歌《世界以痛吻我而我歌唱》,曾奪得周冠軍。

我還看到一段介紹沉香的視頻,說沉香是沉香木在創傷、感染、癒合三者間經年累月的相互作用之下所生,沉香木只有受過創傷才有可能結香。播主"引用"《漂鳥集》的 “世界以痛吻我,要我報之以歌" 來評註沉香,既貼切又精彩,只是此句是否來自《漂鳥集》有待商榷。

至今仍然有不少人覺得 “世界以痛吻我,要我報之以歌"是出自泰戈爾,但事實上,不僅泰氏作品中沒有,甚至連這句話的出處找不到。有網友認為這句話始見於2005年,我未細究,但也相信這應該是比較晚近才出現的一種書寫。我認為,「世界以痛吻我,要我報之以歌。」並不是出自《漂鳥集》,也不是泰戈爾說的,應該也不是來自某個中譯本。最多只能說是《漂鳥集》第167首的改寫,而且,改寫之後雖保有很類似的句式,但篇旨已大異其趣。

本來,「世界以它的苦痛親吻我的靈魂」,碰觸我靈魂的,是人間的苦痛。簡化成「世界以痛吻我」,那"我"就變成那個受苦的人了。如果人間給我很多苦難,我可以怎樣?可以怨、可以忍、可以歌、…,在中華文化圈裡,可能有更多人會聯想到孟子說的「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勞其筋骨,餓其體膚,空乏其身,行拂亂其所為,所以動心忍性,增益其所不能。 」。這裡有很多面向可以發揮,但和《漂鳥集》是沒什麼關係的。

「世界以痛吻我…」這個改寫或新作,不只不是泰戈爾的作品,甚至也不太符合泰戈爾的人生哲學。泰氏作品中世界與人的關係很少如此沉重,清新喜悅的篇章更多。我們來看《漂鳥集》第13首,並以之作為本文的結尾。

聽,這世界的呢喃,正說著世界對我們的愛。 (漂鳥集 013)
Listen, my heart, to the whispers of the world with which it makes love to you. (SB013)

###

發表留言